中国汉服网消息 一针一线,一纹一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承载物。“宋都皇城华服嘉年华”活动于2020年1月17日优雅绽放,生动再现了古城开封传承千百年的大宋文化。
汉服文化的复兴得从2003年说起,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自制的汉服走上郑州街头,那天风很大,他的头发被吹有些凌乱,但飘逸得充满汉韵古风。王乐天是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人。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目前,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10亿元。然而人们对于汉服却知之甚少,不仅对于“汉服”这个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对于汉服结构的名称也缺乏了解,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了。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并非单指某一朝代。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传统的汉服一般为深衣,多崇尚黑色,用色较深,更能彰显古朴之美。到了魏晋南北朝,汉服受到胡服的影响,根据社会发展、人体的舒适度、审美的变化而不断进化。有了窄袖、短衣、长靴等元素,更利于运动还有骑马射箭。晋制汉服上襦一般是交领襦,襦裙的明显特征是上衣短下裙长,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礼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领、大袖为主,走起路来大袖翩翩、华带飞舞,显得格外飘逸。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中都有它的踪迹。宋朝的时候理学思想盛行,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束缚下,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崇尚俭朴、清雅。那时流行“女子学恭俭超千古,风化宫娥只淡妆”的说法。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明朝的服饰,从衣料、色彩到纹饰无不一派艳丽之气。
“宋都皇城华服嘉年华”活动分为两大环节:一是开设华服集市,以宋文化为主题,全方位与开封地方特色结合,邀请国内知名华服品牌商家和国风配饰、文创产品商家布置市集,同时还包含了开封当地的特色美食、古代妆容复原等特色文化展示,供嘉宾和华服爱好者游览参观。二是进行一场华服亲子秀,特邀知名儿童模特为主,配合成年人,在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进行一场以宋制服饰为主题的走秀展演。此外,“五鼠闹东京”、“大唐不夜城的网红不倒翁李师师”、女子乐坊表演、街头乐队、舞蹈快闪等数十个精品演艺活动,通过游客的互动,展示深厚的宋文化内涵,让大家在宋都皇城过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年”。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每一种款式,都曾惊艳了岁月。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同一个梦,梦里有诗,有酒,还有最美的衣裳——汉服。《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东晋汉人政权南迁,用的词就叫“衣冠南渡”,说明衣冠本身就是文化和文明的符号。这样的热情背后,是越来越浓的民族自信,以及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这份“美”。曾经,穿汉服出街,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和服或是韩服;如今,汉服回潮,我们终于找回属于自己的东方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