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中国汉服网编辑部 同袍观点评论129,354字数 3529阅读11分45秒阅读模式

中国汉服网  文/刘睿健  近些年,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坐地铁、乘公交,还是游览名胜古迹,甚至是漫步在繁华的商业街区,总会遇见一些身穿汉服者,或独步安详,或结伴成双,或三五成群,仿佛将时光拉回到汉唐盛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到了大众视野,而汉服文化的兴起犹如星火燎原之势,正在中华大地蔓延。

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宋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

每逢传统节日,北京的汉服组织都会举行汉服文化活动。但是,今年端午节是个例外。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原本计划的线下活动改为了线上,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汉服,介绍端午节历史习俗知识,并通过线上游艺互动的方式,鼓励大家在家穿上汉服,过一个既安全又充满仪式感的端午佳节。说来也巧,端午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防疫节”,点朱砂、饮雄黄、射五毒、做香包、挂艾草等端午习俗,都是为了躲避瘟疫、驱除邪祟,以期迎祥纳福。

书画典籍是复兴汉服根源

我与汉服的结缘,源于十年前的一场闹剧。2010年10月16日,正值传统佳节——重阳节,一条新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事件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当日,四川成都一名女孩为了宣传汉服文化,在重阳节这天身穿曲裾,和自己的朋友在春熙路的一家餐厅就餐,却被一群年轻人围攻,并威逼其脱下汉服。在交涉中,“汉服女孩”了解到这些年轻人误将自己所穿的汉服当成了日本和服,于是与对方理论,但并未收到成效。无奈之下,她只好将身穿的汉服换下。

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往年汉服活动

其实,曲裾是汉服深衣的一种,为秦汉时期常见服饰。根据《礼记》的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所谓“续衽钩边”,“衽”指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曲裾可以直观理解为一种“续衽绕襟”的服装。在古代款式的基础上,现代汉服加入现代人的想象,对传统曲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现代曲裾的共同特点是:常常作为正式礼服,裙摆曲线,三重衣袖,宽腰带。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直至明末清初,汉服在清政府的“剃发易服”政策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国人对汉服的陌生,导致大家见面不识。何为冠,何为冕,何谓笄,何为“右衽”,何为“高冠博带”,都基本不知晓了,许多国人误以为马褂和旗袍是汉服。其实,在民国时期,一些小范围的汉服复兴曾渐露锋芒:章太炎爱穿一件前胸绣一“汉”字的交领衣,是为近代汉服第一人;夏震武束发深衣,钱玄同着玄端办公,王季迁着汉服游美国……如今,汉服爱好者们从《女史箴图》等各种历史图画中寻找线索,试图复原汉服。

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本文作者身着汉服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看到有国人把汉服误作和服,我的感受是悲哀。于是,我决心向先贤学习,弘扬华夏衣冠礼仪文化,并加入北京汉服协会,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汉服。

起初,穿汉服出门要顶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路人质疑的声音,忍受众人惊异的目光,各种尴尬和误解更是家常便饭。汉服爱好者们用《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经典诗句中的“同袍”一词来相互勉励对方,表明我们有勇气面对和承担这些压力。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穿汉服出门乘坐地铁,穿的是一件白色的直裾,一进地铁,人流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我。有的拿起手机对我拍照,有的一脸诧异,有的窃窃私语,“这是唱戏的吧?”“对,应该是青衣!”“穿越了?”“可能是行为艺术”……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赶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还有一次,我穿着汉服去超市买饮料,老板娘很惊奇地仔细打量我,然后很客气地问道:“小伙子,你是朝鲜族吗?还是韩国人?衣服很漂亮呀!”于是,我赶紧解释自己穿的是汉服,并向对方普及了汉服知识,同时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赞赏,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穿汉服带来的一点点“成就感”。当然,很多时候宣传汉服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几年前,我穿了自己特别中意的一件衣裳(汉服的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汉服形制之一,早在商代就已经形成),去北京玉渊潭公园赏樱花,又被人误以为穿的是和服,还挨了骂,无奈地在飞舞的樱花中凌乱……很多人会把和服与樱花联系在一起,但这些日本文化都是源自中国。

尽管弘扬汉服文化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但汉服爱好者们总能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随着汉服知识的渐渐普及,现在更多的路人向我们投来的是欣赏和赞许的目光,甚至会告诉身旁不太了解汉服的人,说:“这是汉服!”

只有接地气才会有前景

其实,不要说路人了,就是亲戚朋友,一开始也不支持我穿汉服,他们认为穿着汉服出门显得很怪,要么说我是标新立异,要么说我是哗众取宠,认为汉服简直就是奇装异服。因此,每当我穿汉服同家人或朋友出门时,他们都会离我远一点。这期间,唯一支持我的就是母亲,而且没过多久,我母亲也成为一名汉服爱好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本不太支持我穿汉服的父亲,态度也有所改观。最终,我将汉服文化几乎普及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朋友也越来越支持我弘扬汉服文化的行为,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往年汉服活动

在单位的年会上,我连续两年分别策划了汉服服饰展示和女子传统成人礼的表演,而且领导也支持并参与了演出。汉族女子传统成人礼叫“笄礼”,男子的成人礼叫“冠礼”,华夏先祖对于成人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通过汉服文化展示,单位的许多领导和同事对于汉服的概念、形制款式,以及相关的传统礼仪都有了基本认知,年会节目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好评。

鲁迅先生在《致陈烟桥的信》中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随着汉服文化在国内的逐渐普及,我便萌生了要将汉服穿出国,让更多的外国人也能认识我们中国衣冠文化的想法。

一袭蓝色的道袍(汉服主要形制之一,为明代汉服的一种,形制为通裁制,即上下通直,不别衣裳),在京都金阁寺美景的映衬之下,显得并不那么突兀,反而体现了东方的“和谐”之韵——这是我第一次穿汉服出国旅行。当我踏进象征琉球文化的首里城时,一名日本女孩用英语和我交流说我穿得很漂亮,但似乎这件衣服不太像是和服,于是我也用英文向她介绍中国汉服。无论是京都清水寺的街道,还是东京浅草寺的前街,在日本著名的文化景区周边,都少不了和服租赁店和体验馆,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如果未来在中国的各大景区周边也能开设一些汉服租赁店,供游客们穿汉服游览名胜古迹,不仅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商业契机,而且有利于汉服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汉服文化近年来兴起:由书画典籍知根源,接地气才有前景

本文作者身着汉服

还记得两年前在莫斯科红场,几名老外有些激动地跑过来找我合影,结果却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赶紧回答:“我是中国人。”并指着身穿的汉服,向他们介绍汉服的历史。

2018年,我看到一条新闻:日本早稻田大学一名中国女留学生穿着汉服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典礼。这位“汉服小姐姐”瞬间在网络走红,并引来无数网友点赞。而在同年的5月28日这天,我穿着汉服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并得到了评审老师以及论文导师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我人生当中最有意义,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当前,全国乃至海外各大汉服社团成员数量持续增长,汉服文化推广活动蒸蒸日上。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华礼乐大会、中国华服日等全国性大型汉服文化活动逐渐受到国人关注,汉服似乎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可。网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抖音、哔哩哔哩等的带热,将汉服文化拽入“大众思潮”,汉服逐渐呈现主流化趋势,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汉服真的火了吗?笔者以为,看似繁荣的背后,或许只是商业化带来的虚热而已。有相关调查指出,在汉服庞大的消费市场背后,真正的汉服活跃群体可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更多的汉服爱好者购买汉服并不是为了穿,只是拍拍照片或者是做做网络直播而已。这离汉服真正的日常化、生活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笔者认为,汉服要想真正地走进百姓生活,就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应该接地气。文化的传承,应该是让传统“活”在当下,而不是躺在博物馆里变成文物。因此,现代汉服复兴的成果,不应成为古代服饰文物的简单复原,应该以考据为手段,以民族学为视角,将传统的民族信仰、思想理念、民俗礼仪等融入其中,契合时代的特征去发展和创新,使汉服既能够代表汉民族自身特色,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礼仪场合,选择不同款式的汉服来穿着。

服以载道,人以载礼。传统服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体现。汉服作为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服饰本身而言,汉服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精神、礼仪规范等才是真正的“文化内核”。《礼记》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从某种意义上讲,穿汉服,正礼仪,对汉人来说正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修身”,这或许才是汉服复兴的时代价值所在。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请扫微信与我联系
中国汉服网编辑部
汉服风潮: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年轻人的新宠 同袍观点

汉服风潮: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年轻人的新宠

作者:言道明德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对汉服的兴趣日益浓厚,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符号。是什么因素推动了汉服的流行?本文将从汉服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演绎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