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中国汉服网 汉服知识评论106,622字数 1154阅读3分50秒阅读模式
来源: 都城南庄汉服

关于接袖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的,觉得很多无稽之谈其实是可以不必去理会的。但其实仍然有很多人对关于接袖的种种问题产生困扰。目前流行的接袖问题,大致有,“有接袖的是伪汉服”、“无接袖的是伪汉服”“有两次接袖的是伪汉服”、“接袖不能在肘部以下”、“接袖必须在肘部正中”、“接袖必须在肘部以上”………………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一些历代出土或传世的实物吧!

西周

1992年新疆都善县苏贝希一号墓地四号墓出土,西周浅黄色褐长衣。那时的幅宽都不宽,无背中缝,接袖从肩头就开始了。衣长96cm,袖长160cm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两宋

1975年福州北郊浮苍山黄昇墓出土,福建省博物馆藏,彩绘花边广袖褙子,衣长120cm,通袖长182cm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也同样是黄昇墓出土的滚边窄袖褙子,衣长123cm,通袖长147cm,两袖接袖的位置还明显不在同一个地方。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再来看看别的墓出土的衣服,1975年江苏周瑀墓出土的,镇江博物馆藏,衣长74cm,通袖长142cm,接袖两次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1975年江苏周瑀墓出土的,镇江博物馆藏。交领上衣,衣长135cm,通袖268cm,接袖两次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同样是周瑀墓出土的衣服,这件对襟就拼的更离奇了,衣长63cm,两袖通长169cm,也是镇江博物馆藏。在镇江的同袍们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实物了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山东曲阜孔府旧藏传世实物,衣长57.5cm,通袖长181cm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山东曲阜孔府旧藏传世实物,衣长119cm,通袖长196cm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孔府旧藏多为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所穿着,因此质地,花纹,色彩都都非常讲究的,我们来看看民间的产品。1980年贵州张守宗夫妇墓女室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衣长98cm,通袖长208cm,接袖两次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1980年贵州张守宗夫妇墓女室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衣长74cm,通袖长180cm。衣服和袖子是用的两种不同的面料!

到底该如何判定接袖的对错?

出土的实物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朝代的不同,身份地位的不同,各种面料的幅宽不同,人的高矮胖瘦不同决定着接袖的位置也是不同的。至今为止也并没有资料记载,哪朝哪代有规定接袖的位置。

华夏民族的先人们是很聪明和优秀的,连袖长这种规定都是以回腕和回肘来定的,可见考虑事情之周祥的。如果接袖的位置有规定,或者说有默认的话,那么绢只有30cm的幅宽又如何来做衣服呢??如果是幅宽比较宽的面料衣服要在肘下接袖,是不是为了所谓的规定要把面料剪下一块浪费一截,非要挪到肘上再接呢??浪费可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

话说到现代汉服,现代的面料通常的幅宽是1米5,做常服,袖子比较短的话可以不接袖了。袖子比较长的话接袖一般在肘下,如果要做礼服做到回肘这么长的话接袖就在肘部了。当然真丝面料有70cm到110cm幅宽的不等,也有少量出口的绢幅宽为30cm,在这种情况下,接袖都在肘部以上了,甚至要接2次袖。

接袖的位置由幅宽和袖长决定,跟形制无关!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请扫微信与我联系
中国汉服网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汉服知识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可见汉服承载着深厚的礼仪文化。作为影响中国千年...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汉服知识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分过后的第十五天,清明节,如期而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历史上,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汉服知识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礼”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