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王乐天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17年了。17年以来,汉服复兴运动的前驱们一直都在努力为汉服重新出现在华夏而努力的。而汉服也的确受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穿着汉服走上街头了。有先辈们的努力,也有一些时代背景的因素在内,简单的说说。
文化包容性
这个不是指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包容性,而是现在人们对于各色的文化的容忍度在提高。这个一个是因为人们的文化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另一个是因为眼界在提高,见什么都爱怪不怪了。他们可以接受汉服,正如他们可以接受cosplay服,接受洛丽塔出现在街头一样,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个因素,实际上大部分人也没这个概念。而这个趋势主要是从城市向周边扩展的,像去年我去成都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汉服小哥和小姐姐们;而现在我们厦门,也时不时的能看到cos服和汉服的组合一起溜达。
文化软实力的需求
所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对外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国家才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去支持传统文化,其中还包含了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而汉服也是因此而开始加速崛起。
Z世代的个性化
Z世代指的是95后出生的年轻人,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着比较独特的个性。不盲从权威,对于民族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喜欢个性化的小众的文化。这个不是我说的,是一些关于95后的调研报告上看到的。所以他们也喜欢独特性,同样的,根据汉服资讯的统计报告,汉服的主要人群也是集中在各大高校。我在厦门的时候,看到汉服同袍最多的也就是在中山街、沙坡尾、厦大一带。
消费人群的购买力升级
汉服复兴十七年,最初的一批复兴者已经是五六十岁了,而这十七年来发展起来的同袍们也已经三四十了,正是拥有购买力的时候。实际上现在汉服的主要人群是高校,而主要的购买力还是白领们,高校同袍平均每天拥有一到两套汉服。而白领们则每人可以拥有十来套汉服,这也刺激了汉服市场的发展,而汉服商家们同样也会通过营销手段去拓客。所以有些人说汉服是被炒起来的,也是有些许原因的。
传播媒介的转变
这个原因是近两年汉服突然火爆的原因之一。在十多年前传统的媒介还是网站博客BBS,而后慢慢的汉服人群聚集到贴吧当中,再到各大社群当中。媒体也从纸媒到网媒,从帖子到自媒体。而近两年短视频的兴起,特别是抖音的爆发,一下子引爆了汉服消费群体,刷抖音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汉服顿时就火爆起来了。而这些人的火爆则吸引了更多的人去穿,去拍视频等等。
当然了,还有更多的原因,这边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事情其实无所谓好坏,十五年前的汉服复兴者,研究周礼,研究古籍;十年前的汉服复兴者,研究诗书礼乐,研究琴棋书画;五年前的汉服爱好者,爱好古风,爱好传统文化;现在的汉服爱好者,就是因为这个衣服很好看啊,这个里有就是最大的理由了。十五年前的汉服复兴者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均衡的,或者说男性比女性要多不少,他们主要是在研究文化;现在的汉服爱好者男女比例大概是1:9吧,她们主要在研究潮流。当然了,这么说好像显得我有点清高的样子,毕竟我也没做过什么,现在也新人在推动汉服复兴运动的进行。但是想想以前的汉服复兴运动有《溪山琴况文集》、有汉服春晚、有汉服时代,而现在只有拍抖音的小姐姐……
评论